  
- 帖子
- 4512
- 積分
- 5876
- 金幣
- 0
- 性別
- 男
- 來自
- HK
- 在線時間
- 2109 小時
|
發表於 25-5-2013 13:17
| 只看該作者
|
|
本帖最後由 trinity 於 25-5-2013 15:49 編輯

前英國殖民地政府委任行政局和立法局,人選不是亂來的,要跟隨時代形勢,找不同的人。
當香港處於工業製造時代,英國人要為香港工業產品開拓市場,當年的行政立法局議員、港督就會選用鍾士元、田元灝、唐翔千、安子介一類工業家和紡織商。
還有滙豐銀行主席是當然的行政局議員。英國人的行政局聘用的精英,有「非官守議員」這一類。
為什麼叫「非官守」?
因為布政司之類的高官,只會從官場的制度裏思考,英國人還需要官場以外的人物,從外面的角度來提供意見。
工業家、紡織商、銀行家,都是香港的實幹人物,英國人不要你吹水,不必你發言,不要你向傳媒提供心血來潮的Sound-bite,只要品格忠厚,好好為香港人服務,將來自然有皇室勳章。
此一用人術,與諸葛亮出師表裏訓示的「此皆良實,志慮忠純」八個字一致。
品格是基本的,當時代變了,彭定康來當港督,就改委任譚王䓪鳴,胡紅玉、
陸恭蕙這類人,因為香港要照顧窮人,推行福利,也要一點受西方教育而啟迪婦權和人權的人。
管理印度也一樣。
一八五九年印度爆發暴動,英國武力鎮壓,兩年之後即修改法例,第一次讓本土印度人晉身行政局。
第一個印度行政局本土議員名叫辛哈,就是律師,幾十年之後,又有一個回教領袖阿里真納(Ali Jinnah),他強烈要求伊斯蘭教民應該自治,英國人先委任他進行政局,為日後印巴分治理下伏筆。
行政局之用人,是殖民地管理學重要的一環,不可以用來酬庸,不可以找應聲蟲,不可以左右找不到人,臨時拉伕。
「港人治港」怎有可能?
從一九九七年開始,「行政會議」找些什麼人,第一步開始就錯了,明眼人看得清楚,香港特區能夠成功嗎?No Chance。


中共死穴: 它的合法性! |
以後稱"民主黨"為"中共五毛"
中國憲法第二條 "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" ;中共從冇獲得人民選票授權; 它是從那裏獲得合法權力來管治? |
|